 |
|
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
中南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
Vol. 43 No. 12 December 2012
|
礦業工程 • 冶金工程 • 化學與化學工程 |
細粒軟錳礦磁-疏水聯合聚團研究 |
盧毅屏,呂海峰,馮其明,歐樂明,張國范 |
4595 |
碳酸鈉和硫酸鈉對鋁酸鈉溶液結構的影響 |
王丹琴,李小斌,周秋生,劉桂華,彭志宏 |
4600 |
膜法處理印制線路板PCB酸性含銅電鍍廢水 |
劉久清,劉海翔,周欽 |
4605 |
采用硫化-真空蒸餾法從銅砷銻多元合金中回收銅 |
楊先凱1, 2, 3,楊斌1, 3,熊恒1, 3, 4,徐寶強1, 2, 3,戴永年1, 2, 3,劉大春1, 2 |
4610 |
鋁電解槽預焙陽極開槽對氣泡排出的影響 |
楊帥,張紅亮,徐宇杰,張翮輝,鄒忠,李劼,賴延清 |
4617 |
從鎳鉬礦冶煉煙塵中浸出硒的體系選擇 |
侯曉川1, 2,肖連生2,張啟修2,沈裕軍2,彭俊1, 2 |
4626 |
鋰源對雙草酸硼酸鋰合成的影響 |
陸源1,尹周瀾1,卜芃1,李新海2,王志興2,郭華軍2 |
4633 |
氧化-活化處理的超級電容器用高比電容活性炭 |
朱晨,張遠亮,劉洪濤 |
4638 |
材料科學與工程 |
Er對Mg-Nd-Zn-Zr合金時效態組織和腐蝕性能的影響 |
梁叔全,陳亮,田志明,官迪凱 |
4646 |
擠壓態Mg-xZn-2.8Nd-0.6Zr-0.6Cd合金組織與拉伸力學性能 |
王松濤1,楊平旺2,劉洪匯3,劉楚明2 |
4652 |
Cu-Fe-P-Zn合金鑄態及均勻化組織 |
董琦祎1, 2,汪明樸1, 2,賈延琳1, 2,夏承東1, 2,王戊1, 2 |
4658 |
添加Zn對5083鋁合金組織和腐蝕性能的影響 |
楊磊,羅兵輝,占戈,柏振海 |
4666 |
中空纖維的電磁建模及各向異性電磁參量計算分析 |
黃生祥1, 2,羅衡1, 2,鄧聯文1, 2,肖鵬2 |
4671 |
SiO2和TiO2及其復合改性耐蝕薄膜涂層的制備與性能 |
李明曦1,江自然1,劉恒1,鄭峰1, 2, 3 |
4677 |
矩形管道內駐波聲流的數值模擬 |
雷洪,赫冀成 |
4683 |
Al-Mn-Si-Ti合金粉化行為 |
謝澤偉1,朱子宗1,張丁非1,王開1,林衍2 |
4688 |
Mn-Nb-Cu-B低碳貝氏體鋼的動態再結晶行為 |
楊新,董洪波,章威 |
4694 |
機械工程 • 控制科學與工程 |
基于隨機過程理論短螺旋鉆頭載荷的數學模型 |
羅春雷,丁吉,宋長春,范增輝 |
4701 |
基于實測數據的汽油機無進氣節流損失的節油潛力研究 |
夏孝朗1, 2,劉敬平1, 2,唐琦軍1, 2,朱國輝1, 2,馮康1, 2 |
4707 |
射流表面主流場速度與射流速度耦合減阻特性 |
谷云慶,趙剛,鄭金興,王飛,李照遠,劉文博,趙華興 |
4713 |
催化劑顆粒在彎道與漸擴管組合管系內的運動分布特征 |
李相鵬,洪滔,高增梁 |
4722 |
多軸聯動空間復雜曲面線切割加工技術 |
申曉龍1,任成高1,李楷模1,周志雄2 |
4729 |
一種基于雙平行平面的激光雷達和攝像機標定方法 |
彭夢,蔡自興 |
4735 |
量子蜂群算法及其在認知頻譜分配中的應用 |
高洪元1,曹金龍2 |
4743 |
變采樣周期網絡控制系統的模型預測控制 |
于水情1, 2,李俊民1 |
4750 |
自適應遺傳算法抑制復雜短時延Galileo BOC(1,1)多徑 |
王江安1,劉鵬舉2,李珊珊1 |
4757 |
飛行模擬器音效系統聲源提取方法 |
盛曉偉1, 2,韓俊偉1 |
4764 |
基于臨界滲透速度分布特性的地下水源熱泵變流量運行研究 |
王松慶1,張旭2 |
4772 |
地質工程 • 土木工程 |
印度尼西亞塔里亞布鐵礦床的磁鐵礦成因礦物學特征 |
丁俊,張術根 |
4778 |
基于進化支持向量機的滑坡地下水位動態預測 |
彭令1,牛瑞卿1,葉潤青2,趙艷南1 |
4788 |
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巖石孔隙結構特征測定 |
周科平,李杰林,許玉娟,張亞民 |
4796 |
基于耦合映像格子模型的瓦斯涌出系統建模與仿真 |
何利文1, 2,李夕兵1,林杭1,方前程1 |
4801 |
機械化盤區通風方法 |
王海寧1, 2,程哲1 |
4807 |
礦井火災事故調查綜合分析技術 |
牛會永1, 2,鄧軍1, 3,周心權4,王海橋1, 2 |
4812 |
西南某地巖石蝕變機制及工程地質特性 |
孫強1, 2,朱術云1,薛雷2 |
4819 |
巖體質量評價的分形插值模型 |
王威1, 2,蘇經宇1,馬東輝1,田杰2 |
4827 |
粉土動態回彈模量試驗研究 |
董城1, 2,冷伍明1,李志勇2 |
4834 |
廣州地區城市地下混凝土結構臨界氯離子含量研究 |
陳曉斌1, 2,唐孟雄2,胡賀松2,馬昆林1 |
4840 |
貝爾凹陷油藏形成過程及油富集的主控因素 |
付廣,李海麗 |
4850 |
大直徑污水井孔壁失穩與泥漿護壁機理 |
王作成 |
4859 |
硫酸鹽侵蝕環境下隧道結構損傷機制及力學性能演化規律 |
雷明鋒,彭立敏,施成華 |
4865 |
采用浸沒式超濾膜-粉末炭工藝處理含嗅水 |
梁爽,李星,楊艷玲,劉玲,劉永旺,程振杰,李波 |
4873 |
大跨度開口鋼箱-混凝土組合梁工作性能 |
周凌宇,余志武,賀桂超 |
4879 |
金屬預應力管道注漿質量超聲檢測數值模擬 |
朱自強1,密士文1,魯光銀1,王凡1,周勇2 |
4888 |
基于PCA法的湘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生態安全評價 |
劉霽,李云 |
4895 |
Hoek-Brown巖體非線性強度的線性化方法 |
廖異1,曾祥國1,符文熹2,劉衛國1 |
4902 |
基于R/S分析法的地下水位動態變化趨勢分析 |
張殷欽,胡偉,劉俊民 |
4912 |
能源工程 • 交通運輸工程 • 環境工程 |
燒結配礦乏信息灰自助神經網絡特征參數估計 |
劉代飛1,李軍2,袁禮順3 |
4917 |
干煤粉分級氣流床的氣化特性 |
曹小玲1,皮正仁1,彭好義2,蔣紹堅2 |
4923 |
基于多核并行計算技術的混合交通微觀仿真 |
李珊珊1, 2,錢大琳1, 2 |
4931 |
高鈣粉煤灰陶粒對人工濕地強化除磷機制 |
曹世瑋1, 2,陳衛1,荊肇乾2 |
4939 |
短程脫氮中不同分段進水模式下氧化亞氮產量 |
王莎莎1, 2,汪傳新1,鞏有奎1,楊慶1,彭永臻1 |
4944 |
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建筑多目標預測模型 |
喻偉1, 2,李百戰1, 2,楊明宇1, 2,杜秀媛1, 2 |
4949 |
碳與氮質量比對雞糞與玉米秸稈混合堆肥的影響 |
黃川,李家祥,王里奧,譚文發 |
4956 |
重慶市梁灘河沉積物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 |
劉國濤,金曉靜,彭緒亞,李建華 |
4962 |
一體化反應器協同處理生活垃圾與污泥啟動試驗研究 |
吳正松1, 3,唐世田2,凌建軍3,李果1,彭晨1,潘明霞3 |
4968 |
教室光環境下的照度與節能 |
黃海靜1, 2,陳綱1, 2 |
4974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