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刮刮油墨的保存和使用直接影响其印刷效果和zui终性能(如遮盖力、刮除性),需根据其成分特性(树脂、颜料等对环境敏感)和印刷工艺要求进行操作。以下是具体的保存方法和使用要点:
?

一、刮刮油墨的保存方法
刮刮油墨的核心需求是防止成分变质、分层或固化,保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:
储存环境控制
温度:最适储存温度为 15-25℃,避免极端高温(>30℃会导致树脂提前软化、溶剂挥发过快)或低温(<5℃可能使油墨稠度增加、流动性下降)。
湿度:相对湿度保持在 40%-60%,高湿环境易导致油墨吸潮,出现结块或附着力下降;低湿则可能使油墨表面结皮。
避光:需存放在阴凉避光处,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长时间照射,防止颜料褪色或树脂氧化变质。
容器密封与放置
未使用完的油墨需拧紧盖子,确保容器密封,防止溶剂挥发导致油墨变稠、干涸,或空气中的灰尘、水汽混入污染油墨。
存放时保持容器直立,避免倾倒或剧烈晃动,减少油墨分层(虽正常储存可能轻微分层,但过度晃动会影响成分均匀性)。
保质期与使用顺序
刮刮油墨的保质期通常为 6-12 个月(具体以产品说明为准),需在保质期内使用,过期油墨可能出现附着力下降、刮除困难等问题。
遵循 “先进先出” 原则,优先使用较早购买的油墨,避免长期存放导致性能衰减。
二、刮刮油墨的使用要点
使用刮刮油墨需结合印刷工艺(如丝网印、凹印等),重点关注油墨调整、印刷参数、干燥处理等环节:
使用前的油墨预处理
搅拌均匀:油墨存放过程中可能出现颜料与树脂分层(尤其是含金属颜料的银色、金色油墨),使用前需用搅拌器充分搅拌(约 5-10 分钟),确保成分均匀,避免印刷后出现遮盖力不均、刮除性差异。
粘度调整:根据印刷工艺需求(如丝网印的网目粗细、凹印的版辊深度),可加入适量专用稀释剂(由供应商提供,避免使用酒精等非专用溶剂,以防破坏树脂结构)调整粘度,确保油墨流动性适配印刷设备。
印刷过程中的操作规范
基材预处理:印刷前需确?;模ㄖ秸?、塑料、金属箔等)表面清洁,无油污、灰尘或水分,必要时进行打磨(塑料基材)或电晕处理,增强油墨附着力。
印刷参数控制:
丝网印刷:网版目数建议 80-120 目(根据油墨颗粒度选择),刮刀角度保持 45°-60°,压力均匀,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油墨渗透到基材背面,或压力不足出现漏印。
凹版 / 柔版印刷:控制印刷速度(通常 100-300 米 / 分钟),确保油墨能均匀转移到基材上,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墨层过薄、遮盖力不足。
避免污染:印刷过程中需防止其他油墨、清洗剂混入刮刮油墨,否则可能导致固化不良或刮除性能失效。
干燥处理
刮刮油墨需彻底干燥,否则会出现表面发粘、刮除时粘连或蹭脏等问题。干燥方式根据基材和油墨类型选择:
纸张基材:可采用自然晾干(通风环境下 30-60 分钟)或热风干燥(温度 40-60℃,时间 10-20 分钟,避免高温导致纸张变形)。
塑料 / 金属基材:建议用红外线干燥或 UV 固化(若为 UV 型刮刮油墨),确保油墨内部彻底干燥,干燥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后续加工(如叠放、裁切)。
印刷后的检测与刮除测试
印刷后需检查墨层:确保表面平整、无气泡、无漏印,遮盖力达标(在强光下观察,下方信息应完全不可见)。
抽样测试刮除性:用硬币轻刮表面,测试是否能轻松刮除、无残留,且不会划伤基材,若出现刮不动或刮后有油墨残留,需检查油墨配比、干燥温度是否合适。
三、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操作时建议佩戴手套、口罩,避免油墨直接接触皮肤(部分树脂可能引起过敏),若不慎接触,需用肥皂水清洗。
工具清洁:印刷结束后,需立即用专用清洗剂清洗刮刀、网版或印版,防止油墨干涸后堵塞网孔或粘连设备,影响下次使用。
批量生产前试?。焊挥湍位虻髡∷⒉问?,需先进行小批量试印,测试油墨与基材的匹配性、干燥效果及刮除性能,确认无误后再批量生产。